订阅
7121影院免费看大片 https://www.7121.xyz 最近网上这张图片火了 顺便也带火了贵阳的一个楼盘,花果园 如果你没有听说过它,我来简单介绍下 它是亚洲最大的小区,建筑面积 1830万 平方米,整个小区聚集了300栋40层高的建筑 这个小区常住人口达到 50万 人,而它所在的区域,南明区常住人口才105万,更夸张的是,贵阳整个城市人口也才610万 也就是说,每十个贵阳人里,几乎有一个人就住在花果园 在这个被称为亚洲最魔幻的楼盘里,时时刻刻都有神奇场景发生 01 超级大盘的尽头,应该就是花果园了吧 花果园到底有多大 先看俯视图,占地1000公顷规划面积的花果园,看起来不是小区,更像 一座城 再来看一组数据 总建筑面积1830万平方米,是我国最大楼盘之一“天通苑”的 3倍 还要多 常住人口50万人,南明区人口105万,一半的人都住花果园,这里的人口占了整个贵阳总人口的 十二分之一 拆迁面积400余万平方米,总拆迁户数2万余户,涉及拆迁人口超 10万 人 如此高楼密集的楼盘,如何辨识分区 很简单,数字不够英文来凑 从A区、B区、C区到X区,一个小区几乎用遍了所有26个英文字母,横跨数个山头 每一个在花果园送外卖的小哥必须身怀绝技,否则分分钟迷路 大面积的规划,也导致了花果园奇特的建筑风格 镜头拉近,哟,美国白宫 来源: 贵阳那点事 到了夜晚,贵阳版“赛博朋克”开始上演 谈到花果园的工程质量,贵阳一开发商一针见血地指出: 同样的面积上它要建16栋,土地的价格加上材料以及建设工程,你说它的品质能好到哪儿去 其中还有一栋,叫做网红炮楼 或许未来它会成为这个城市的 “伤疤” 如果说吐槽是一种情绪词汇,那么对于花果园的业主来说,这种比喻再适合不过了 道路太拥堵、居民成分太复杂、生活环境太混乱… 02 那住在这,到底什么感受 第一个字: “堵” 这里有全国最毒的堵车状况 司机:“你克哪点?” 乘客:“我要去花果园” 司机:“哎哟,太堵了,不克” 下面这张图是凌晨1点半的花果园,这个点道路还能堵成停车场,太魔幻了 花果园的 容积率高达6.8,这样一个常住人口约50万的超级大盘,必然造成交通的拥堵 公交挤不上,出租打不到,黑车司机笑了:“关键时候这不还得靠我” 第二个词: “压抑” 试想一下,当工作一天结束,你拖着疲惫的身驱回家,想在阳台上喘口气时 目之所及,全部都是楼楼楼楼楼... 作为全国第一大盘,整个花果园几乎全是44层超高层住宅,密密麻麻的高楼挤在一起,每栋楼大概有1000扇窗户,拥挤程度直逼香港“鸽子笼” 然而,最难的可能还是中间楼层的住户 不超过15米的楼间距,层高不过3米,采光率几乎为0,即使是白天在家仍要开灯 此外,花果园体量太大,人员众多,物业管理方面就成了重灾区 随处堆放的垃圾、乱停的车辆、坑坑洼洼的人行道,更别提一到夏天,垃圾堆附近便会蚊虫成群,气味蔓延 更严重的是,超高密度的居住所带来的安全性问题,大量传销团伙盘踞于此,而发生在花果园的高空抛物事故,占了整个贵阳的一半 第三个词: "真有够乱的" 因为花果园聚集了大量人口,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,花果园的居住环境虽然便捷,但是质量确实不咋地 它就仿佛是一个小城市,楼下商场、菜市、早餐店,应有尽有 同时整个小区,商业体量近600万平方米,还有406 米高的地标级双子塔国际甲级写字楼 到了夜晚的花果园,直接开启“蹦迪模式” 再来看这张图,这密密麻麻的线路 是贯穿在花果园里的40余条公交线路和3个BRT车站 在全国,没有哪个小区能够超越花果园拥有3个地铁站的天花板的存在 同时,它还是我见过最便宜的群租房,一个客厅设置了6个床位、2张沙发和1顶帐篷 “睡沙发的话,我一个晚上只需12元就能搞定” 正所谓花香四溢,世外桃源,这个小区的真实状况,却和它的名字完全不沾边 而除了以上三点,花果园最最神奇的,还是要数它的房价 03 你能想象 一个盘12年后的二手最低价,比当初开盘还低吗 花果园做到了 20 10年 ,花果园以 3680元/平的价格低价 开盘,一时间贵州省内大量的刚需群体蜂拥而至,其单盘销售连续23个月位居全国之首 加上花果园户型从40、50平到100平不等,最低15万便可上车,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市区之内,花果园是最具有性价比的刚需之选 而现在 该楼盘的二手最低 挂牌价只有3334元/平,这连12年前的开盘价都达不到 即使是整个楼盘,现在的二手成交均价也基本稳定在7000元/平,一个位于市中心的楼盘,其二手价与6月贵阳二手房均价相比 每平还要低1000元 更别说和附近的融创九璟湾,万科翡翠滨江这种动辄12000元/平左右的价格相比,当真毫无优势 更悲催的是,价格已经划水 它还不好卖 最重要的原因,它不缺房源,想想之前提到的那些令人头皮发麻的ABC区...X区,光就链家一个平台,在售的二手房就有6000多套 庞大的房源储备,可怜的升值空间 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 当花果园的业主要出售房子时,同条件下的竞争者会有很多,甚至容易被迫压价 这大概就是一个超级大盘要接受的宿命了吧 那这么混乱,这么魔幻,当初为什么要建呢 04 因为要拆迁10万人 谈及贵阳楼市,就绕不开花果园 花果园的前身彭家湾,曾是贵阳最大的城中村之一 伴随着大量贵阳周边人口涌入,加上城镇化硬性要求,棚户区改造势在必行 而曾经很长一段时间,贵州都是全国经济最为落后的省份之一 以2010年花果园项目启动为例,此时贵阳的财政收入刚刚迈过300亿的门槛,仅为邻省云南省会昆明的一半 ,地方政府根本无力进行土地整理和市政投资 财政乏力的问题开始突显 在这种情况下,政府以“超级大盘”的形式,将道路、学校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交给开发商,从而保证在短时间内完成老城区的棚户区改造 于是,神奇的景象出现了 开发商开始帮着政府运营城市,大盘之风盛行起来 较小的如建筑面积600万平方米的世纪城,大到超1500万平方米的中铁国际生态城 这些动辄几百上千万方体量的超级大 盘,浩浩荡荡地,如雨后春笋般在贵阳涌现 但 一个城市 不可能完全依靠 开 发商进行大规模的 造城,其 历史遗留 问题将逐一 爆发 首先,如此多的供货量,将来谁去消化 这里是贵阳,不是北上广深,当刚需趋向饱和,这些所谓的超级大盘终将沦为一座孤岛 同时高居不下的二手房库存量, 也大大拉低了贵阳的平均房价 其次,越是体量大的盘,人流量越大,后期管理和维护的难度也越大,别的不说,换物业需要2/3以上业主同意,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更严重的是,这些超级大盘一旦烂尾,将直接影响到超10万,甚至50万的业主群体 如大川白金城,因资金链断裂,整个项目于2015年彻底“瘫痪”,直到2017年,在政府的协调下,最终由云城置业接盘其已修建项目,现改名为“云城尚品” 显然,这并不符合一个城市健康发展的趋势, 所以,这种方式也被《南方周末》调侃为 “穷人家的办法” 05 其实这样的超级楼盘,在全国并不少见 北京天通苑 高达50万的常住人口比冰岛还多,一个小区把人家一个国家的人口都比下去了 每次出门都像是一场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,在这样拥挤的人群里, 有时甚至会直接顺手掏出别人的手机 上海康城 占地约100多万方,289栋楼,近13000户家庭,目前居住着6万人口 疫情最严重的时候,上海康城的业主进出小区,堵车都要一个半小时以上 成都“蜂巢”小区锦江城市花园 一栋楼374户,近1000口人,每天就靠2部电梯上下楼,上班高峰期等个电梯能急死人 ... 那么,既然居住条件如此恼人,为什么还要住在这 当外人提到花果园这样神体量的楼盘时,大多是带着调侃的眼光 而生活在花果园的人,65%来自于贵州省地级市或外省,对于这些人群来说,正是因为它供应量足够大, 才能给到初入贵阳的人一个落脚点,并且进一步拉低贵阳的居住成本 它的存在,也带给了这些异乡人落脚城市的希望和过渡啊 但当我们将眼光投向整个贵阳,这些来势汹汹的超级大盘们也为这座城市埋下了隐患 毕竟,再美的玫瑰,也不要忽视藏在它枝干的 尖刺 以上为正文,来自Moon (本文视频资源来自: 意大利豹&UrbanPost城市邮差) ![]() |
10 人收藏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收藏
邀请